close
底片式微, 攝影早已進入數位的時代.
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還要用底片相機拍照?
就連我兩歲的女兒看到我的相機也天真地跟我說: 把拔, 你的相機沒電了(因為後面沒有LCD螢幕)
今天就好好的來回答這個問題吧!
- 身為器材狂最大的樂趣就是蒐集以及使用各種不同的相機與鏡頭. 底片相機發展了超過100年, 數位相機不過短短的十幾年, 底片相機和鏡頭的種類和可玩性自然不是數位相機能夠比的上的.
更重要的是,高檔底片相機和鏡頭的質感大勝數位相機.
高檔底片相機多是金屬機身,閃亮亮的鍍鉻外表,金屬製小巧精美的鏡頭.
數位相機在削價競爭與凡事講求成本的現代,機身大量使用塑料,為了快速自動對焦,鏡頭也使塑料輕量化.
對於相機我是典型的外貿協會與撫摸派,現代數位相機的質感與操作手感很難讓我接受. - 底片相機是最便宜的135全幅相機.
數位的135全幅相機至少也要六七萬元才能買的到.
同樣是135片幅,許多底片相機現在已經是白菜價.
想要體驗全幅攝影底片是最便宜的途徑. - 底片選擇多樣性.
底片相當於數位相機的的感光元件.
底片與感光元件是影響成相的最大因數, 比鏡頭的影響還要巨大.
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是固定的,不能任意更換(Ricoh GXR是個異數)
某種層面上他的成像風格和品質是固定的.
同一台底片相機,底片卻可以任意更換,
輕鬆體驗Kodak的高雅, Fujifilm的細膩亮麗, AGFA的濃艷等不同底片風格.
Kodak Portra 400 (Minox GTE)
Fujifilm Reala 100 (Leica M6/ZM C-Sonnar 50 1.5)
AGFA Ultra 100 (Contax T3) - 畫質
許多人認為, 135數位相機的畫質已經遠遠超越135底片相機.
我認為在解析度和高ISO純淨度上135數位相機的確有極大的優勢.
但是畫質還有許多其他的指標, 例如寬容度負片在高光處還是較數位影像有優勢.
另外個人認為底片的成像比較有立體感.
另外由於成像特性的緣故, 顆粒感較重的底片讓我覺得使用底片拍出的影像厚度較佳,
比起數位影像的感覺更紮實.
Leica M6, ZM C-Sonnar 50/1.5, Kodak Tmax 400 - 正片.
正片的成像細膩艷麗.
透過燈箱與Loupe來看正片效果更是驚人.
會讓人有一瞬間回到現場的驚喜感.
這點是數位影像難以替代的.
Leica M6, Fujifilm RVP 100 - 中片幅底片.
使用中片幅120底片拍出的影像, 不管是6X6 645 6X9 6X12等, 成像都要比135底片更好, 更細膩, 更立體.
掃成2500萬畫數的數位檔100%檢視仍然是很細緻.
數位相機如果要使用645 or 更大的感光元件價格都是數十萬以上的天價.
中片幅底片仍然是數位影響比較難取代的部分.
Rolleiflex 3.5f, Kodak Portra 400
Rolleiflex 3.5f, Kodak Portra 400
在數位攝影的年代,底片漸漸趨於小眾,我自己也因為方便和某些特定題材(如拍好動的小朋友)也會使用數位相機.
但是基於以上所提的幾點, 我會繼續使用底片. 一直拍到沒有地方沖洗或者買不到底片為止.
我衷心希望那一天不會來臨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